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余俊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岳雯表示,文化原创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度、审美活力与创造胆识的综合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我们提供了原创的深厚根基,中国正在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创作宝库。”她认为,当前我国文化创作活力持续迸发,正处于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原创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与此同时,我国原创作品海外传播成效显著,一批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认为,营造良好文化生态需要构建完善的文化生产、评价和市场体系。他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原创者获得应有回报;建立科学的IP转化机制;在各类评奖中明确鼓励原创的标准;加大各类基金对原创项目的扶持力度。
在培育文化人才方面,周志强表示,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建立创作者与高校研究者的联动机制,为年轻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要鼓励文化创作者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让想象力充分释放。”
岳雯认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规划建议明确强调支持原创,这为创作者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有信心培育出更多扎根人民、面向未来的精品力作。”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文化生态的持续优化和原创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