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擘画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员令。连日来,全会精神在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为三晋大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锚定“重中之重”
绘就“三农”发展新图景
“会议公报中,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置于突出位置,让我们倍感振奋、干劲十足。”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韩斌表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三大目标,在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耕特优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建集群、树品牌”,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二是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推进、治理优化水平,打造优质乡村生活空间;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加力做好监测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政策帮扶,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全会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建军表示,将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以“四个农业”为引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产业“活”起来、乡村“美”起来。一方面将壮大农业产业,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深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垃圾收运、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同时守牢耕地保护、防返贫底线,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基层一线,驻村工作队队员以实干践行全会精神。山西财经大学驻武乡县故城镇南沟村工作队队员冯艳丽表示,南沟村以农产品种植为主,一直以来,工作队不仅着力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还利用休息时间拍摄短视频宣传村里的特色农产品,相关内容全网浏览量达到上亿次。下一步,将继续当好政策“宣传员”和群众“服务员”,用精准帮扶筑牢乡村全面振兴根基。
聚焦现代化目标
激活农业农村新动能
“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翼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孔祥龙表示,将围绕“城乡融合”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坚持“特”“优”战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八大园区建设。在农业发展上,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优化服务,叫响“翼城托管品牌”;在农村改革上,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与宅基地改革试点,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效能;在乡村建设上,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规划引领、产业突出、资源整合、连片发展”思路,加快西石桥等片区及南梁革命老区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我省旱地占比高、干旱灾害频发,如何破解这一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任志强给出了答案。“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研发的“一免五增”有机旱作集成技术体系(即播前免整地,增墒、增养、增密、增绿、增重),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农作物出苗率低、大小苗现象普遍、产量不稳定等“卡脖子”问题。目前,团队正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各地政府组建“县乡技术员+村级种植大户”金字塔式技术推广队伍,推动旱地农业从“量”的保障转向“质”的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让农业企业家备受鼓舞。山西老传统红辣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三亮深感责任重大:“农业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抓牢生产能力与质量效益的提升。”他表示,企业将从两方面响应全会精神,一方面联合科研机构改良辣椒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从源头提升辣椒产能与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把小辣椒做成现代化大产业,以科技赋能、品牌增效,助力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发力“五大振兴”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全会精神,关键要落到实处。”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红亮表示,全局已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在三方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做强“潞党参”“沁州黄小米”等特优产业;二是要着力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科技赋能,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进智慧农业场景应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是要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资源”。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摸索出一套引才、育才、留才的“妙招”。“自己人办自己事,才能接地气、见实效。”刘建平说,村里一方面培育“田秀才”“土专家”,让种粮能手、养殖大户带徒弟、传技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推进“村联企、村联校”合作,村里提供实践基地,企业和学校提供专业人才,形成“乡村育人才、人才兴乡村”的双赢格局;同时推行“人才+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鼓励人才以技术入股,形成“人才带产业、产业活土地、土地引资金、资金育人才”的良性循环。
全会精神在古县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尤其为农业农村领域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古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垚说:“全会指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就要求我们除抓好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之外,还要抓好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文化振兴上,古县将聚焦“文化传承+民俗活化”,推进太岳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性修缮,在红色旅游专线和三合农林文旅康示范带设立“非遗工坊”,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在生态振兴上,继续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五清一改”行动,分批次创建精品示范村和提档升级村,让绿水青山更好惠及百姓;在组织振兴上,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广“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方式,通过“村民夜话”“庭院议事”等形式倾听民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扎根“三农”一线,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山西篇章。(李全宏 王秀娟 张丽媛 高桦 郭慧聪 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