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可以说,履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的天职,也是其与生俱来、不容忽视的社会属性。那么,我省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如何?创造了哪些社会价值?彰显了哪些时代担当?3月16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省国资委主办,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贯彻党的二十大、履责创新局”山西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太原召开。会议期间省属企业主题分享时的一句句话语、现场发布的《山西省省属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中的一页页记录,都展现了我省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与作为。

勇担重责

打造有力量的“宽肩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省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增强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成为全省优化资源配置、引领投资导向、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国资委主任王文保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67万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2万亿元,实现利润1007.8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1/4,上缴税费相当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

作为能源大省的“顶梁柱”,我省国有企业勇担重责,为兄弟省份打造有力量的“宽肩膀”。2022年,省属涉煤企业原煤产量达7.44亿吨。全年电煤保供任务量3.26亿吨,占全省任务量的52%。全省省属电力企业落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低价电要求,兜底电量125亿千瓦时。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增产保供的决策部署,主动承担政治使命,高质量完成保供任务,展现了企业在关键时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硬核担当。”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赵建泽自豪地说。

保障民生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民生二字,重逾千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极为重视的历史责任。

2022年全省国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0%,招收应届毕业生9200名;运营帮扶项目46个,帮助1100多个脱贫村稳定增收……践行使命担当,厚植“为民”底色,省属企业将“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相统一,着力打造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健康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紧急筹建口罩生产线;潞安化工集团紧急投产消毒液生产线;山西交控集团累计减免高速公路过路费46亿元;省属国企共向属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捐赠抗疫资金2.78亿元;100多个境外机构的中方员工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抗疫情、稳运行、保安全,这些企业在疫情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除了累计减免高速公路过路费46亿元外,我们还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在收费系统中增加了车辆来源信息推送功能,在服务区、易拥堵收费站建成239座便民服务亭和321座户外移动卫生间,守住了疫情防控的‘交控防线’。”山西交控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武艺介绍道。

越是关键时刻、困难时期,越要挺身而出。省属国企就是这样把一桩桩实事、一件件难事办好办实,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优先

推动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双碳”背景下,煤炭大省如何在“挖好煤、用好煤”上下功夫?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是省属企业给出的答案。

“我们通过与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打造了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循环流化床专业技术团队,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技术成果,把中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推到了国际绝对领先地位。”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学茂这样说。

王文保表示,近年来,省属企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探索“双碳”战略实施路径,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发电和煤炭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挖掘遗存富集的唐风晋韵、晋商古道、佛教圣地、边塞风情等文化瑰宝,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不断提高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细读山西国有企业的“责任感”,便明白了他们不懈追求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更理解了他们践行社会责任的光荣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西国资国企将不断履行社会责任,以破竹之势、磅礴之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山西答卷”。(王蕾 )

上图:首届山西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入选《山西省省属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优秀案例的企业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