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柳林县成家庄镇赤木溛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几间厂房内,饱满的穗子堆得老高,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今年秋粮收割有机械化设备加持,收割机、秸秆还田机、耕地机协同作业,大幅提升了劳作效率,确保每一粒粮食颗粒归仓。”到村工作大学生刘文清望着满仓粮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政策方向更明确了,我们发展传统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政策春风吹遍田野,全会部署绘就蓝图。在“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启航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大部署,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前进方向。“粮食安全要从保产量向保能力、提效益转变,更加注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产业要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系列安排部署,让基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而在赤木溛村,这份振奋早已转化为实打实的行动,刘文清的目标坚定而清晰:“我们要以深加工和电商直播拓宽增收路径,让传统农业在产业链延伸中焕发蓬勃活力。”
这份底气,源于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赋能。这几年,在政策指引下,赤木溛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以托管形式流转全村1400余亩土地,一跃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合作社。今年秋粮收割进入关键阶段,合作社全员上阵,并在县农业部门的协调扶持下,配齐配足作业人员与机械力量,全面拉开秋收攻坚大幕。立足本土小杂粮种植优势,村里以高粱、谷子为核心产业,深度开发“黄土杂粮”品牌系列农产品,同步拓宽线上线下电商市场渠道,成功构建起“优质种植+特色加工+多元销售”的完整产业闭环,实现了从传统“种好粮”的单一维度,向“全链条增值”的综合提升。
走进合作社内,自动磨面机的轰鸣声交织成欢快的丰收乐章,村民们熟练而有序地忙碌着,将加工好的小杂粮装桶、贴品名、喷码,再装入精美礼品盒。
“作为村集体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以惠及群众为根本。”村干部介绍,这几年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机制,积极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政策。村民不仅能够将闲置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获得每亩五百元固定收益,还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让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信心愈发充足,幸福感实实在在。
“以前农闲时没收入,现在不一样了!土地流转出去有流转费,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赚120元,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葛红红说起如今的生活,满脸都是满足。
“十五五”时期的壮丽画卷即将徐徐展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中最关乎底色、最决定成色的篇章,而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是重中之重。赤木溛村的村干部们纷纷表示,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让黄土坡上的“金穗子”结出更多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