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其官方平台公布第三季度全省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咨询数据分析报告,并发布“双11”购物狂欢节的消费提醒。
2025年第三季度,全省市场监管12315工作机构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咨询104056件,同比增长13.89%,环比降低9%。其中,投诉51130件;举报18407件;咨询34519件。投诉案件中,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50.45万元,涉及争议金额6810.15万元。
第三季度,全省市场监管12315工作机构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投诉51130件。其中,受理商品投诉32240件;受理服务投诉18890件。投诉案件的调解成功率55.99%;投诉按期办结率99.90%。“诉转案”480件。根据投诉性质分类,在受理的所有投诉问题中,排名前五位的热点依次为:食品安全投诉、售后服务投诉、质量投诉、合同投诉、不正当竞争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性质情况相同。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较快的问题有价格投诉(上升128.62%)、检验检测(上升90%)、认证认可(上升75%)、售后服务(上升72.82%)、质量(上升69.52%)。价格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市场调节价问题、政府定价问题、政府指导价问题等。投诉类别前三位的是餐饮和住宿服务、停车服务、美容美发洗浴服务之价格。从投诉商品种类分析,商品类投诉排名前三位的热点依次为: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家居用品类,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比,无变化。从投诉服务类分析,服务类投诉排名前三位的热点依次为: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比,教育培训服务超过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二。
第三季度,全省市场监管12315工作机构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举报18407件,立案1578件。其中,受理商品举报12391件;受理服务举报6016件。从举报问题来看,举报量较大的问题主要有:广告违法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价格违法行为、违反登记管理行为、商标违法行为、违规收费行为和标准化违法行为等。其中,受理广告违法行为举报3891件,占举报量的21.14%,位居举报首位。广告违法行为中举报量排名前三的是:违法医疗广告,违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违法食品广告。主要违法行为包括:广告内容存在虚假宣传;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食品广告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较快的问题有垄断行为(上升1500%)、医疗器械问题(上升80%)、合同行政违法行为(上升76.15%)、传销行为(上升68.97%)、生产许可违法行为(上升67.39%)。
在“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到来之际,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醒。购物前制定购物计划,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购物清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不需要的商品,防止冲动消费。不要被看似诱人的折扣所迷惑,提前关注心仪商品的价格变化,了解商品平日价格,识别是否存在先涨后降等虚假折扣情况。购物中谨慎参与预售活动,明确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了解预售商品的库存情况和发货时限,避免因错过时间而损失定金。弄清促销规则,在参与活动前,务必仔细阅读并弄懂促销规则,比如满减的门槛、是否可叠加使用、赠品的发放条件等,避免因误解规则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或无法享受优惠。购物后保留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商品发票等购物凭证,这些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收到商品后,尽快检查商品的数量、规格、质量等是否与订单一致。如发现商品存在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沟通,协商解决办法。
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