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边缘,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与陕北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柳林县组建于1971年,全县国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2.76万人,耕地36.2万亩。

柳林是一块古老文明、钟灵毓秀的宝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大禹治水遗迹至今仍在,春秋为晋国领地,汉时为代共王九子封侯国,北周设定湖郡兼置定湖县。今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始兴于明,鼎盛于清,因商贾云集、物贸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柳林盘子会,悠悠五百余年,名驰华夏。1936年,东征红军在柳林缔造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这里养育了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贺昌,倾洒着刘志丹将军等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的丹心碧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飘扬着柳林儿女血染的风采。

柳林是一块藏金蕴银、得天独厚的宝地。县域西部红枣成林面积28万亩,年均产量3000万公斤,属全国五大产枣县之一,柳林“木枣”名列全国八大名枣之首,国家农业部命名柳林三交镇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县域东部铺开30万亩核桃林覆盖工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二座绿色宝库。柳林地处河东煤田腹地,全县煤炭探明储量54.3亿吨,远景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原煤生产能力2400万吨,洗精煤生产能力2000万吨,其中4#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铝矾土探明储量4000万吨,品位世界一流,煤层气储量约400多亿立方米,单井日产可达7200立方米,全县石灰岩裸露面积50—60平方公里,储量203亿吨,丰富的石膏、紫砂泥、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亟待开发。

柳林是一块东联西通、区位独特的宝地。素有“华北门户”“秦晋通衢”之称的柳林,307国道横贯县域中部,孝柳铁路西起本县穆村镇,东接同蒲线孝西站,国家重点工程青银高速公路与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连接,即将投运的太中银高速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铁路途经柳林,正在建设中的吕梁机场距柳林县城仅30公里,沿黄干线路、沿黄旅游公路纵贯县境,全县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形成了“四纵六橫”的县域大交通网络,与此同时,电力、电信等城乡基础设施发展迅猛,通讯网络覆盖全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为柳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柳林是一块蓄势待发、正在崛起的宝地。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4.8亿元,位列吕梁第一、全省第二,经济社会综合指数列中部百强第34位,继续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100个中小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跨越发展时不我待,2010年以来,柳林县委、县政府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干部大会精神指引下,提出了以大项目、大工程、大整治为主抓手;以转方式、增总量、利民生、上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进取创业的发展环境为保障,建设全国一流煤系循环产业基地、全省一流建材新材料产业基地、特色干果林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服务中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柳林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宏伟奋斗目标,开启了一个内陆资源型欠发达县份转型跨越的新篇章。“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完成增加值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亿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财政总收入140亿元,可用财力33.6亿元。三产结构为2:78: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城镇化率50%,森林覆盖率32%,高中普及率90%,人口预期寿命72.6岁,建成省级生态县、全国百强县,再造两个新柳林。

一个“实力”提升、“活力”迸发、“魅力”绽放、“合力”凝聚的“四力”新柳林,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