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王庙,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刘家沟村,即今慕家垣村东高山巅峰。远眺,十里八村。近看,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刘王庙。
刘王庙院内南有戏台,北有庙舍,中间供奉天神,左面供奉刘王,右面供奉龙王,东面侧房还供有山神、土地等诸位神仙,故此刘王庙又名大庙上。
为何将刘王供奉在左,龙王供奉在右呢?据当地老者所说,本村人刘王当过皇帝,可封神,所以供奉在天神的左边。那么,刘王究竟是谁?刘氏皇族史上曾经两度执政:一是东、西两汉,一是五代十国。
经过对奉祀刘王庙的慕家垣、墕头、芦家峁三村细致调查发现,这里世代承传、共同遵守着两条不成文的祭祀规矩:一是每年唱庙戏时间不出农历七月二十,雷打不动;二是刘王庙上不能唱《汴梁图》,原因是曾在唱《汴梁图》的戏中发生过口吐鲜血、倒地死亡之事。
经考,《汴梁图》所述的是五代后汉末叶之事,戏曲内容与客观事实出入不提,涉及的人物正是刘知远之子刘承祐。因此,刘王就被限定在以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和北汉皇帝刘崇为代表的刘姓皇族。
在刘知远皇族〈弟子侄〉中,“高祖(刘知远)二弟三子:弟曰崇、曰信,子曰承训、承祐、承勋。崇子曰赟,高祖爱之,以为己子。乾祐元年,拜赟徐州节度使。承训早卒,追封魏王。承祐次立,是谓隐帝。承勋为开封尹。”由此推论:这位既当过皇帝,又称为刘王者就应该是刘崇。
一是论地位,应该是刘崇。刘知远与刘承祐父子二人当过后汉正统皇帝,史称汉主。若反称其王,则缺尊!
除刘知远刘承祐之外,在其皇族中功高者莫非刘崇,其余虽有称公、称王者四人,但都是谥号,均未登基称帝,是为资浅!亦不可能。如:“湘阴公刘赟,即刘崇之子,刘知远养子,虽议作汉主,但未即位称帝,自封湘阴公到死不及月余;蔡王刘信(?~951),实为忠武节度使,亦是谥号;魏王刘承训(922~948)早逝;陈王刘承勋(?~951),是久疾卧床的瘫子。”
北汉皇帝刘崇,虽说庙号世祖,但他与“可称主”的五代皇帝相比,地位有所不及。不过后周承认刘崇为王,史称河东王。因此,刘崇就是当过北汉皇帝的刘王。
二是论后人,也应该是刘崇。刘知远生有三子,长子虽精干,但夭亡无子;次子刘承祐被郭威赶尽杀绝;三子瘫痪无后人。而刘崇有子刘铣,因装傻得以活命。次子刘均有养子刘继元、刘继业及后来人祭祀,延续香火,所以供奉河东王刘崇的刘王庙,才得以流传至今。
三是论背景,更应该是刘崇。据《十国春秋》记载:“北汉睿宗(刘钧)于天会元年(957)秋七月初,立七庙于高祖旧第,号显圣宫。”按:957年,正是刘崇去世第三周年。“高祖”,即刘知远。“旧第”,即老家。可见,刘知远、刘崇就是刘家沟村,即今慕家垣村人。
四是论史料,应该是刘崇。《旧五代史》卷135〈僣伪列传二〉《刘崇传》曰:“刘崇,太原人,汉高祖之从弟也。”《新五代史》卷70〈东汉世家〉记载:“刘旻,汉高祖母弟也。”《十国春秋》卷第140北汉一〈世祖本纪〉记载:“世祖姓刘,名旻,高祖之母弟也。”按:母弟,即同父母兄弟。因此刘崇是柳林刘家沟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