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余霞尚满天
——记市二届人大代表陈步亮
往日的柳林县孟门镇刘家圪达村,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现如今,这里不仅有着通畅平展的村通公路、干净整洁的宾馆、宁静舒心的敬老院,还有着丰富有趣的民俗馆、满目琳琅的黄河奇石馆,更有着红枣一年结三茬的实验基地……这一切可喜的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现年七十九岁高龄的原刘家圪达村党支部副书记,曾任中共山西省第八届党代表,吕梁市一、二届人大代表的陈步亮。
勇担重任科技富民
1986年7月,在教育战线奋斗了34年的陈步亮因病提前退休回家。当时,生他养他的刘家圪达村仍处在全县贫困村行列。全村38户人家,125口人耕种着395亩土地,年人均收入仅200余元,村里没水、没电,一条羊肠小道是村里联系外界的唯一途径。面对村里的困窘,老支书辞职,陈步亮临危受命。
陈步亮同志担任孟门镇刘家圪达村党支部书记后,他首先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修路、通电、建校、引水等基础设施,打破了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之后,陈步亮把村民脱贫致富的“途径”放在依靠科技引领发展经济林上。陈步亮先在自己承包的地里搞起了科技示范园,然后无偿传授农业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家圪达村成立了自己的农科小组、红枣科研会、果林修剪组。村里柏树、枣树、苹果树漫山遍野,柏树由原来的5000株增至35万株,人均枣树由原来的15株增加到100多株。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就可达4000元。
提高素质精神富民
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陈步亮始终把提高村民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抓在手上。他认为,过去村里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还是村民文化素质低,不懂科技,缺乏脱贫致富的信息。为此,他在村里办起学习阵地,包括图书馆、农技校、党员活动室、科技知识剪报专栏,安装了广播,在田间地头写上了标语和农技知识,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为了调动村民的学习积极性,陈步亮编了许多顺口溜教育村民:“邓小平理论进了村,干部群众动脑筋,‘三个代表’理解通,农民调产收入增”,“科技进了家,户户有钱花;科技进了院,家家面貌变;科技进了田,土地长出钱;科技上了树,一树顶几树”等。经过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现在已变成吕梁市文明村、“全国成人教育先进村”。多年来,省、市、县的历任主要领导都曾到刘家圪达村视察,对刘家圪达村脱贫致富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对陈步亮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赞扬。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正是陈步亮同志多年如一日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刘家圪达村面貌的大变样。陈步亮同志因此两次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现在,他虽然已经退休卸任,但他还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如何进一步促进刘家圪达村的发展,为刘家圪达村实现小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张志芳 王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