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柳政办发〔2024〕4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柳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建设为抓手,科学把握县城功能定位,以点带面、以城带乡、融合发展,全力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推动县城产业发展、服务提升和人口集聚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走出一条具有柳林特色、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城市融合型县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提供示范经验。

(二)工作目标

锚定“两争一先”建设美丽幸福柳林为奋斗目标,全面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实现双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均衡协调,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围绕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大宗固废综合治理示范基地的目标定位,打造“绿色工业强县、历史文化名县、全域旅游盛县、生态支撑大县”。

到2027年底,具有柳林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蓝图初显,全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县城特色品质可持续性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推动县城城镇化发展的“山西样板”。

二、分类引导乡镇发展

根据我县主体功能区划,结合各乡镇发展情况,将全县乡镇分为产业集聚型、文旅赋能型、农业产业集群型、森林生态建设型乡镇四大类。

(一)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型乡镇

围绕产业集聚化、规模化,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产业园区,构建具有我县特色及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体系。发挥园区集聚效应,按照“减煤增气、控量提效、延长链条”的要求,构建以铝工业园区、煤化工园区、高红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材产业园为主的“五园多点”(即铝工业园区、煤化工园区、高红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材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产业集聚型乡镇:成家庄镇、留誉镇、薛村镇、李家湾乡、柳林镇

(二)探索发展文旅融合乡镇

围绕晋商风物、古镇密码、廉吏故里红色记忆等文化脉络,结合清河神韵、三川物华、黄土风貌黄河风情等旅游元素,以红枣林、核桃园、盘子会、老建筑古渡口等具体物象为依托,逐步打造以“山水画廊、诗意田园明清风华、廉吏寻踪”为主题的“一区、二带、三线”旅游架构,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文旅融合建设单位、乡镇: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孟门镇、三交镇、石西乡

(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乡镇

以“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创建为抓手,聚力适度规模种养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柳林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区,构建“三带三区”农业发展格局,即打造30万亩核桃林经济带、建设沿黄28万亩红枣林经济带、建设沿黄40公里设施蔬菜生产带、打造粮食主产区、建设肉牛养殖集中区、建设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将沿川水浇地发展为县城“菜篮子。”到202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亿元以上。

农业产业建设单位、乡镇:县农业农村局、成家庄镇、柳林镇、穆村镇、陈家湾镇、留誉镇、王家沟乡、孟门镇、薛村镇、石西乡、高家沟乡、三交镇、贾家垣乡、庄上镇、金家庄乡

(四)有序发展森林生态建设乡镇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的基础作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晋陕黄河沿线生态屏障,争创生态治理示范区。到2025年实施国土绿化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初步构建全县生态体系基本框架。实施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建设、退化林分改造等工程,到2025年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人工林集约培育、现有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面积分别为4万亩、0.9 万亩、1.3 万亩。

森林生态建设单位、乡镇:县发改局、县林业局、柳林镇、金家庄镇、薛村镇、成家庄镇、王家沟乡、联盛农业园区

三、重点任务

坚持“大县城”战略,加快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以县城带县域,全面统筹实施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人居环境更新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提质增优、城乡治理智慧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八项行动,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行动

1.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找准沿黄板块经济带发展基点,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释放区位要素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产业体系聚“链”成群、逐“绿”向新。

根据“城市融合型县城”定位和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聚焦内涵集约发展,做大做强煤、焦、铁、铝、电五大传统产业,不断巩固提升、加快转型、重塑优势;探索挖掘氢能、新材料、非常规天然气等新兴产业发展动能,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加快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围绕“消费+”发展思路,依托煤炭产业基础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煤炭产业“以煤为基、以旅为纲、煤旅融合、多元发展”,文旅产业“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的发展目标,让传统产业“老树新发”、新兴产业“插柳成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实现新成效。(县发改局、县工科局、县能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交通局等部门)

2.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加速推进专业镇建设。积极做好“红枣+碗托”市级专业镇建设工作,加强品牌宣传,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依托留誉白酒小镇发展基础,推广“高粱种植—白酒酿造—酒糟养牛—牛粪回田”酒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推动专业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产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特优农业、制造业、特色轻工等领域,梯次发展特色专业镇。(县工科局、县农业农村局)

壮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实施“5+5”农业产业振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推动农业调结构、扩规模、增效益。稳步实施红枣、核桃林改良换优。发挥能人大户示范效应,示范发展朝天椒、木耳、中药材种植和湖羊、肉牛养殖。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擦亮柳林“嘬美三川”区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全县特优产业集群初见成效。到2027年,农村一二三产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局面初步呈现。(县农业农村局)

培育文旅融合产业集群。整合县域文旅资源,通过“旅游+”延伸文旅产业链,通过“+旅游”培育文旅新业态,重点打造陈家湾镇垣上风情、薛村镇军渡度假村、孟门镇后冯家沟村、柳林镇贺昌村、穆村一、二村委明清古建筑、三村委烈士陵园、沙曲龙泉寺、三交刘志丹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做大做强现代文旅康养大产业,加大文旅大企业、大项目招引合作力度,推动文旅大项目、大活动落地,培育具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小微文旅企业,壮大文旅市场主体。2025年,推进陈家湾镇垣上风情、薛村镇军渡度假村、孟门镇后冯家沟村等文旅示范区提升品质。(县文旅局)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提质增效。按照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就业吸纳能力的要求,做好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商贸、餐饮、现代物流配送、社区服务、家政等产业,实现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家门口”就业。到2025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县工科局)

3.加强产业平台集聚

搭建产业集聚平台。积极推动我县省级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调区工作,加强煤、铝、白酒、氢能、杂粮、干果、食用菌等产业平台及设施建设,推动提档升级。培育重点产业链,强化“链长”统筹作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链主”“链核”企业,发挥“链主”企业优势带动能力。到2027年,主导产业产值占平台总产值比重超过50%。(县工科局、县农业农村局)

补齐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短板。以提升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为导向,提升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等产业平台承载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7年,力争打造1个智能标准生产设施、技术研发转化设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技能培训设施、仓储集散回收设施、便企政务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县工科局)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开发区与县城之间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和功能疏解转移。统筹安排开发区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探索工业、仓储、商业、研发等用地混合利用,提高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生活居住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利用,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县工科局、县自然资源局)

4.增强县城“烟火气”

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补齐县域商业设施短板,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让农民直购好产品、新产品。力争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在现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县工科局、县农业农村局)

打造县城消费场景。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引导核心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提升品牌购物、休闲娱乐等能力。到2025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到2027年,进一步支持商业街区开展软硬件改造提升,拓展县域商业消费新场景,打造具有柳林特色的消费名片。(县工科局)

5.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工程

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统筹建设县级公共仓配中心,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设施,增强对乡村的辐射能力。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开展物流快递共同配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到2025年,全县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覆盖率100%,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实现100%覆盖,基本实现乡乡有物流站点、村村有快递服务。(县工科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邮政局)

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以果蔬、肉禽、中药材、药品、乳品、速冻食品、水产品七大冷链物流品类服务为重点,完善冷库、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冷链物流前置仓等冷链物流设施,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产销衔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内畅外联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全覆盖。(县工科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

推动乡村e镇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其他增值服务”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e镇平台作用,推进县域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特色产品电商销售,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县工科局、县邮政局)

(二)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

6.健全城乡风险防控体系

提升城乡防灾韧性水平。建立健全灾害区域综合风险普查机制,掌握区域风险隐患底数,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的早期识别和验证。采取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消防栓、蓄水池、微型消防站等配套设施,推进乡(镇)专职消防站建设,加强火灾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强化学校、医院、文体场馆、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和场地空间应急避难功能,提升应急救灾和抢险救援能力。(县应急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实施县城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国省干道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区域疏散救援通道,以青龙大街、贺昌大街等城市主干道为基础的城市疏散救援通道。2025年完成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园林绿地及附属路灯、窨井、雨污排水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安全普查,摸清县城基础设施数据底数。2027年统筹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平台,将监管信息引入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风险隐患应急处置体系,推动实现从监测、分析、预警、派单到处置的闭环管理。(县应急局、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加强“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风险防范。将“三区一村”改造范围纳入我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更新区域。针对“三区一村”建筑破损老旧、道路街巷狭窄、基础设施老化、外墙保温材料裸露以及私拉乱接、私搭乱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等引起的消防、疏散、卫生、抗震防灾等安全隐患,开展更新改造和风险治理,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到2025年,围绕补齐设施短板、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再开工一批改造项目。到2027年,“三区一村”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工科局、县应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山西地电柳林分公司)

防范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建立健全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强化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管理,深入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积极开展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有序推进城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有序推动其他自建房分类整治,到2025年完成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7.加强县城内涝治理。

健全城市防洪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严格落实天然河渠、水系、湿地等用地范围;开展防洪工程设施和雨水防涝专项规划编制,确定防洪标准,明确防洪设施用地布局要求及关键技术指标,并将确定的保护范围落实到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严禁随意调整防洪排涝设施用地。完善防洪设施,在河湖水系沿岸因地制宜布设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雨水径流调蓄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保障城市行洪安全。到2027年,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以分布式低影响开发设施和自然水系为主,“蓝绿灰”相结合的生态雨水系统。加强水利措施、城市管网及其他措施的衔接,保障县城雨水顺利排放。开展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及现状雨污管网混错接点排查整治。积极申报省级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8.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强化对各类水源保护,提升供水水质。因地制宜推动中心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延伸。加快建设改造县域自来水厂,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更新和智慧化改造,兼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改造和局部分散供水工程保障,稳步提升县域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县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剔除上游来水、调水或天然背景值影响后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45%,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供水水质总体水平基本达到我县供水水质水平;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90%。到2027年,全县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2%,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建设以城带乡污水处理系统。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设施效率。实施老旧污水管网更新修复工程,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推进污水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鼓励将地域相邻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到2025年,我县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加快城乡燃气一体化建设。推进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标准化、配送统一化、监管智能化建设,建设县乡供应网点,方便农村居民用气。加快燃气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加大设施设备巡检维护力度,基本补齐燃气设施设备安全薄弱环节和短板,建立健全燃气安全长效机制。(县住建局、县工科局)

完善县域公路基础设施。以实现乡镇通达县城为目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县城与离石区、临县、方山县、石楼县等周边县市的互联互通水平。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和主要农村公路覆盖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矿产资源节点,实现乡镇全部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到2027年,实现县城与乡村的全面高效联通,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有力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县交通局、县公路段)

优化县城道路系统。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的原则,加密县城支路,开展道路微循环改造,打通“断头路”,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站点、公交专用车道等建设改造,完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体系,构建级配合理、适宜绿色出行的县城道路网络。补齐县城停车设施短板,建立以建筑配建车位为主、公共车位为辅的停车供应体系。加大公交站点、公交专用车道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逐步打造智慧交通平台。至2027年,建成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按照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为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补齐停车设施短板。(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探索编制实施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推动城镇地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统筹、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网。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投入机制,合理确定管护运行模式,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化机构,提高管护水平,保障城乡基础设施持续高效运营。(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三)实施城乡生态环境提质增优行动

9.实施县城生态修复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县城建设融入自然。修复破损山体、污染水体,完善县城生态系统,深化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水平。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开采迹地实行生态治理与恢复,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优先推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居民实施异地避险安置,推动大型异地搬迁安置点建设融入周边城镇。(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10.深化环境污染防治

强化水资源管控,持续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统筹推进“五水同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化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受污染耕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24年,持续推进城市散煤清零工作。到2025年,城市散煤清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持续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到2027年,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进一步提升。(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11.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

依托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再生水泵站、管网等基础设施,提高再生水供给能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加大工业回用、提高生态补水、稳固市政杂用、探索农灌回用,发展再生水产业,实现“一水多用,应用尽用”。在现状以电厂为再生水主要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拓宽再生水利用途径,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试点示范,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到2025年,我县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9%以上。到2027年,我县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1%以上。(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农业农村局)

12.提升垃圾分类利用水平

以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为重点,提升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持续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工作模式,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健全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无废城市”。到2025年,我县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占比达到65%以上。(县住建局、县工科局、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13.优化提升清洁供暖格局

稳步推进煤改电,探索实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加快多热源的互通及多类型热源补充使用。结合规划拆除的分散小锅炉房,因地制宜布置集中供热热力站,补齐供热管网短板,提高管网普及率,实现热源与管网的衔接配套。(县住建局、县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

14.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加快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态化改造,重点建设沿黄绿色交通廊道。完善公路服务区、城乡区域充电换电设施,有序推进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公转铁”,大力发展城乡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积极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到2025年,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化、电气化和清洁化比例显著提高。(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能源局)

15.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公共建筑执行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超限高层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公共建筑优先推广钢结构,稳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积极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到2027年,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4%。(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能源局)

(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行动

16.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统筹资源配置和入园需求变化,制定2024-2027年我县公办园建设规划,用5年时间在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生源稳定的乡村幼儿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县教体局)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加强公办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学位供给,推进城区学校与镇区、乡村学校结对共建。着力加强县城公办寄宿制学校建设,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县教体局)

推进县城公办普通高中振兴提质。实施《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加快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健全普通高中教师补充激励政策,稳定普通高中生源。推动我县普通高中逐步补齐各类基本设施短板,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需求。到2027年,办好一所生源稳定、质量提升、群众满意的公办普通高中。(县教体局)

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或设立特教班,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县、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县教体局)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至少建强办好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对接我县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县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到2025年,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90%以上。到2027年,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县教体局)

17.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县级综合医院通过引进招聘人才、改善软硬件设施设备条件、三级医院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补齐专科能力短板。支持县级中医院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引领提升县域中医药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施设备,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增加妇产、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到2025年,县人民医院、县级中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提高。(县卫健局)

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健全我县医院与省市县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条件,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村医待遇保障。到2027年,每年举办一期以上乡镇医院医生培训会,每年对县乡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作进行巡回指导和评估。(县卫健局)

18.完善养老托育设施

提升县域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发挥县域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和示范作用,逐步构建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利用现有乡镇敬老院场地和设施,新建或改造一批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要求,配齐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普惠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化床位结构,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持续推动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到2025年,推动我县公办养老机构全覆盖,乡镇敬老院护理能力明显提升,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面推行建设社区食堂。到2027年,我县养老服务网络健全,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

补齐托育服务设施短板。新建居住区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托育服务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共活动区域设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创造安全、适宜的公共环境。实施婴幼儿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到2025年,建成一批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机构,普惠托位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19.健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功能,推进村(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为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向乡镇延伸,加快全省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县级以下机构推广应用。健全完善公益性零工市场就业服务。到2025年,推进社区(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实现网上就业服务对县域群众全覆盖。(县人社局)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落实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积极性,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县人社局)

健全多层次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农民工积极主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强化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做好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实物住房和货币补贴并举,保障县城新增人口基本住房需求。加强全县人才住房保障,通过人才公寓、发放租房和购房补贴、支持团购商品住宅等途径,解决好各类人才安居问题。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

20.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推进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均衡发展。面向实际服务人口,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总馆作用,加强与各分馆之间的共建共享。全面落实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到2027年,我县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县文旅局、县财政局)

增强全民健身服务设施供给。优化全民健身资源的区域与功能布局,推动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力度,打造一批集健身、商贸、文体演艺和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体育综合服务体。到2025年,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得到补齐,行政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进一步优化提升,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等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大幅增加。(县教体局)

21.完善社会福利设施

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覆盖面。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制机制和帮扶政策,推动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服务向社区延伸。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制度。(县民政局、县残联)

(五)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更新行动

22.营造城镇山水交融宜人空间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强城市设计引导,构建城镇景观轴线和视线通廊,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格局和风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匹配度。加强城镇空间尺度管控,合理设置街区单元规模和街道宽度,优化城镇建筑布局,科学控制建筑高度,加强重要建筑设计备案管理,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围合适宜的空间环境。(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构建蓝绿空间系统。科学布局城乡一体蓝绿生态网络。完善县城公园体系,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通道,构建级配合理、网状贯通的绿道网络。依托城市内河道、湿地等城市水系,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蓝道网络。新建一批游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到2025年,建设一批郊野公园、综合公园和口袋公园,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推进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建设,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塑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美丽街道和公共空间。系统梳理街巷边角地、居住区空地、桥下空间等各类小微空间,“插花式”植入休闲游乐、体育健身等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提升生活环境质量。到2027年,打造一批美丽街道,提质一批重要公共空间,更新一批小微空间,城镇环境品质和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23.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坚持留改拆并举,鼓励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方式实施县城更新,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模式。重点推进“三区一村”改造,加强存量资源统筹利用,鼓励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混合,完善存量用地利用政策和既有建筑再利用规划审批制度。用足用好省市财政支持政策,统筹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实施县城更新。(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

24.完善县城居住功能

加强《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在居住地块规划审批中的落实,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落实《宜居住宅建设标准》,打造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宜居住宅项目。鼓励支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推动物业服务现代化,支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接管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工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实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推动实现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县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住建局)

25.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提高小城镇服务三农能力。加快推进小城镇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到2025年,镇区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基本覆盖。到2027年,乡镇普遍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能源局、各乡镇)

改善农村整体住房条件。开展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实施农房抗震改造试点。加强农房设计指导,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因地制宜加强农房设计,切实提高农村房屋质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设一批新型现代宜居农房。(县住建局)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引导,打造一批晋风晋韵特色明显的美丽宜居乡村。(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文旅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六)实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行动

26.构建县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持续开展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公布,做好挂牌测绘建档,建立涵盖各时期各类型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加大柳林县三交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进柳林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试点工作。探索编制县域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等保护规划。到2027年,挖掘申报一批传统村落,法定保护规划全面编制完成。(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

27.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各类遗产,以用促保,实现永续传承。采用微改造方式,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公共开放空间,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统筹新城老城、新村古村发展建设,利用文物保护单位、空置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承担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功能,开展创意文化活动等,到2025年,城市公有产权历史建筑空置率不超过10%。到2027年,实施一批保护修缮工程,打造一批特色街区,推进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工科局)

28.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促进县城文旅商融合。在老城区、传统街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复合型休闲业态,打造一批文旅商消费街区、网红打卡地。大力发展“夜经济”,丰富夜游、夜食、夜娱、夜购等夜间消费场景。(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完善城乡文旅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沿线配套服务设施,串联沿线县域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推进沿黄景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生态休闲景区的提标升级,打造一批高端特色文旅产品项目。2025年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健全,沿线乡镇服务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7年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和县城服务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沿线历史文化展示网络基本形成。(县文旅局、县交通局)

29.以文塑城全面讲好“柳林故事”

塑造地域文化标识。挖掘国家民族精神与地方特色融合的文化精神特质,将柳林文化精神转变为新时代区域发展形象,推动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地域文化标识,讲好遗产背后故事,展现地域文化气质,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到2027年,塑造一批地域文化标识,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得到彰显。(县文旅局)

(七)实施城乡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30.提高城乡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构建县域数据资源体系。围绕城乡治理能力提升,依托省级、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共享应用,提高基层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强化基层数据统采共用。到2025年,实现县域5G网络全覆盖,基础数据资源库逐步建设完善,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夯实协同治理数据基础。(县委社会工作部、县行政审批局、县工科局)

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推进全科网格工作,拓展“网格+N”服务功能,提升网格化系统实战能力,实现智能派单、依责承接、高效处置功能,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提高我县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县委政法委、县住建局、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强与省、市平台对接,逐步拓展智慧化应用场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到2027年,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趋于完善,与国家、省、市、县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推动平台贯通街道(乡镇)、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创新智慧场景应用。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快递、智慧消防、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养老、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智慧文旅、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以5G基站建设、公共服务、“数字乡村”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县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争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县。(县数据中心、县公安局、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文旅局、县委网信办、县农业农村局、县能源局、县工科局、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31.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

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结合城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和人口小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深化乡镇(街道)改革,构建完善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与县直执法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落实《柳林县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措施》,柳林县作为全市县级试点要大胆创新,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执法经验。到2025年,要选定1个乡镇(街道)作为县级试点,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司法局)

32.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维护制度

落实城市维护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制度,加强城市维护资金的统筹安排,健全城市维护标准定额,发挥好城市维护资金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保障支撑和引导推动作用。以城市维护精细化项目为基础,开展综合养护试。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县城维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八)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33.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探索实施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持续畅通户口登记渠道,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落户地以家庭户为主、集体户为辅,保障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提升新市民归属感,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鼓励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县公安局)

34.建立人才和科技成果下乡激励机制

支持人才回乡创业创新,落实落细人才就业创业支持政策,重点在就业创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实惠。推进城乡教师、医疗人才双向流动,拓宽返乡创业就业渠道,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建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加强农业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县委组织部、县工科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

35.完善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推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城镇增量空间精准投放,严格各类建设用地使用标准管控和准入审批。定期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效率。推进“标准地”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到2027年,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县自然资源局)

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审慎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县工作,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到2027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县自然资源局、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36.创新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强对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项目调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县财政局、县发改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县级组织推动、乡镇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专班,由县住建局会同县发改局共同牵头负责专班日常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围绕本领域重点工作在政策落地、项目申报、资金申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坚持策划先行、突出规划引领。高标高质进行策划,科学把握县城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发展策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优化完善各类功能空间和支撑体系布局,推动存量空间提质增效。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县城、县域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短板,谋划行动举措、基础骨干项目。

(三)夯实项目支撑,打造示范标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及早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用好反馈结果,科学谋划储备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基础骨干项目优先列入省市两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供给,打造近期可见效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以项目建设实际成效,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干事活力。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对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取得实效。加强地方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

(五)加强政策供给,强化制度保障。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各类优惠政策,激发县域发展活力。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学习借鉴先进城市政策创新经验,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三区一村”更新改造、人才下乡激励机制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完善、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建立等关键和难点问题,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健全政策落实机制,释放政策效应,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六)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政策,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发展。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城镇化工作、合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专班

附件


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工作专班

按照《吕梁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和《柳林县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要求,成立柳林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专班。

一、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全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和考核工作推进情况,提升我县县城发展质量,夯实县城城镇化发展重要载体。

二、专班组成人员

组 长:蔡育新 县住建局局长

副组长:张全海 县住建局副局长

白栋平 县发改局副局长、县数据局副局长

成 员:康 伟 县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强永平 县公安局副局长

穆锦彪  县委编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王文娥 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贾东升 县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高林斌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崔彦平 县新闻中心四级主任科员、县委网信办副主任

刘利利 县卫健局副局长

车 平 县林业局副局长

范续兵 县工科局副局长

卫学河 县应急局副局长

高建忠 县能源局副局长

崔陟峰 县教体局副局长

李欢娥 县司法局副局长

王有旺 县人社局副局长

刘晓霞 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副局长

张尔卫   县交通局副局长

李志强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车宏亮   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李彦平 县水利局一级主任科员

王秋平 县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赵贵平 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薛荣华 县统计局副局长

刘瑾魁 县医保局副局长

王 翔 县残联副理事长

付东伟  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王 斌   县公路段副段长

景建红 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王利荣 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刘福林 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王海生 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张小平 柳林邮政公司副经理

刘海兵 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柳林分公司副经理

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

专班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建局副局长张全海兼任、副主任由县发改局副局长白栋平兼任,成员为各成员单位牵头股室负责同志。专班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接任者担任,不再另行发文。

三、工作机制

(一)清单管理机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要求、责任分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工作调度机制。专班成员单位每季度向专班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专班适时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度重点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三)督导考核机制。工作专班及专班办公室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督促指导,成员单位加强对各自领域工作任务的督促指导。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较慢、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约谈、通报,工作专班办公室年底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