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县政府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抓落实,各项工作齐推进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

1.政治理论学习扎实。深化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旅游业务理论等为主要内容,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全年开展建党102周年大会、党的二十大等集中学习15余次、观看红色电影1部、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1次、开展红色教育1次。全体党员撰写心得体会2篇、读书笔记人均1万字以上

2.夯实组织建设基础。积极构建党建工作良好机制,按规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全年召开党支部委员会10次、支部党员会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讲党课10次。确定发展对象4名。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了先锋志愿服务5

3.严抓实抓党风廉政建设。召开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对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研究制定了清廉机关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和本单位关键岗位权力运行深化监督,组织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思想防线。针对信访举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适时对干部进行廉政谈话不断加强公务用车、公车管理和使用、办公用品发放等领域的制度化管理。2023年,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参加有关人事任免、资金使用、重要工程等会议5次,上报派驻纪检监察组“三重一大”事项10项。

(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公共文旅服务设施日渐完善。一是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健全。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了10余个村文化活动广场维修、3个村级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图书室的维修和设施购置、1个村文化舞台改造及1个村的无线广播系统设施安装工程。投入13.16万元为176个村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提供宽带接入和运行维护服务。陈家湾镇成立了1个机关活动中心,有各类图书2000余册,活动器材有台球、乒乓球台等;三交镇文化站投资2万元对站房进行了维修改进。二是完善健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香严寺进行了增绿、提绿和绿化。柳林县清河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指派专人,对抖气河景区因地下水位上涨而损坏的长廊和植被进行了为期9天的紧急维修。在景区增设指示牌、标语15块,对一期草坪重新补种施肥,彩绘了长廊东段出口的墙面,修整县展览馆的窗户、廊柱,维修院内石柱以及更换展馆一楼的刊板,对长廊内550平方米的木质步道进行维修及防腐处理,对游客接待中心门口的停车场进行重新规划修缮,历时3个月,对漏水的办公室进行防漏水维修等。

2.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成效显著。持续加大“三馆一站”对外免费开放力度。2023年,文化馆在原有美术、书法、舞蹈、剪纸、声乐、器乐(二胡)班级的基础上新开设广场舞培训班、形体礼仪班、书法班、编织班、声乐班和柳林弹唱传承班,每周1节课、每班30人左右,全年预计服务培训10000余人次。图书馆极力优化环境,更新图书期刊杂志2400册,提高管理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全年办理借书证900个,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流通图书3万余册次。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对外开放,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

3.文化惠民工程高效实施。按照山西省“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决策部署,2023年,我县29支乡村文艺小分队、42个乡村文化带头人、14个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86场(任务数1542场),超额完成144场;县文工团、同心晋剧团、民艺演出队等3个演出单位承接“免费送戏下乡”演出任务90场,圆满完成97场(超额完成7场),惠及群众68800人次。在全县各乡镇、村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370场(任务数2364场),超额完成6场。在33所寄宿制学校放映公益电影297场次。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我局主办、山西省图书馆承办的“奋进正当时,聚力谱新篇”2023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文源讲坛系列活动在柳林县泰山殿小学、沙坪则小学、清河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举办讲座,惠及学生1000余人。

4.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优化和丰富。一是成功举办2023年春文系列活动。2023年春节、元宵“两节”期间,柳林县春文活动精彩纷呈、好戏不断,包括迎春灯会展、“迎新春·送春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元宵节大型音乐焰火晚会、年俗、民俗、非遗综合性展览、“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喜迎新春元宵节”主题书画作品展等,赏彩灯、看展览、观焰火、逛盘子、转九曲、扭秧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春节民俗活动争相上演,让全县人民真正感受到久违的年味,过了一次沉浸式的柳林年。二是在柳林县汇丰广场成功举办了2023年春节年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盘子展示、年文化实景展示、非遗项目展示、文艺节目展演,活动持续至正月二十七。三是举办了各类文艺展览展演和公益宣传活动。图书馆开展了元旦春节元宵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文明阅读之风;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榜样力量”少儿美术作品展和“倡导助人为乐新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服务和系列下乡文源讲坛活动;开展了4.2328个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阅享新时代 书香润柳林”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了“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知识主题宣传活动、2023年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等。四是县艺术研究院参加了由县文联主办的“文联成立20周年暨首届‘枣花文学艺术奖’”颁奖活动和武装部“学习强军思想 建功强军事业”主题晚会,参与了县纪委监委庆祝建党102周年主题党日活动、山西柳林第二届石西西瓜文化节、白衣天使庆祝医师节文艺活动,参与承办了《庆丰收,促和美》柳林县庆祝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五届红枣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大美黄河,多彩民歌”第二届吕梁黄河民歌汇。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1.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一是壮大人才队伍,在2022年度山西省公务员招考工作中,县文物局招录1名文博人员,今年10月试用期满正式入岗。贯彻落实山西省全科人才培养计划,于20222023年分别争取1名文物专业本科生进入山西大学进行四年制本科学习,毕业后可直接在县文物局报到入岗。通过2023年柳林县“招才引智”,国保单位香严寺的保护机构香严寺服务所招入1名硕士研究生人才,进一步充实了文物保护工作专业人才力量。二是加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成立9家文物保护机构并聘任文物保护组组长。三是推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划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聘请第三方进行实地勘察、绘图、测绘工作。四是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筹备工作,建立“三个名录”“两个清单”,编制《柳林香严寺文物保护规划(2021­—2035)》,《山西文物大系》香严寺档案初稿正在修改,计划12月交终稿。五是2023年有16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中共柳林支部旧址、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红军东征筹粮处等市级文保单位6处,中共离石县委旧址、李家垣战斗遗址、官庄垣战役遗址等县级文保单位9处,未核定1处(西北联防军第五后方医院旧址)。六是摸排古墓葬古遗址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是否有未批先建、私挖乱采、乱搭乱建、越权审批等,目前摸排完成113处,并建立了摸排统计表及整改台账。 

2.文物保护和修缮项目持续加强。香严寺安防项目正在施工,已完成80%。南山寺消防项目已获批复、塔林环境治理工程已完成、边坡抢险修缮工程招标正在进行。高红遗址宣传牌架维修更新项目已完成。贺昌故居保护修缮工程已完成招标待开工。开展了2024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申报,上报了香严寺院落地面修缮工程、玉虚宫玄天殿抢险修缮工程及边坡抢险加固工程等3个项目计划书。同时,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修缮工作,高家塔老爷庙保护修缮工程已完成招标待开工,锄沟关帝庙保护修缮工程正在招标,军渡河神庙保护修缮项目正在财审。永宁寺保护修缮项目已完成财审,三交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红军东征筹粮处保护设计方案的预算已上报待评审。此外,通过推行“文明守望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2023年,社会力量认养文物2家: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贺西煤矿认养市级文保永宁寺,康金昌认养县级文保柳溪寺遗址。柳溪寺的修缮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

3.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局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研发、制作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柳林盘子的微缩结构。完成了12座柳林盘子仿制模型文创产品。依托省级非遗项目柳林剪纸,以柳林城市LOGO及香严寺、双塔寺、南山寺、玉虚宫等10个文物单位为载体内容,推出了“纸”爱柳林系列文创书签。20233月,柳林晋剧、编织、穆村紫皮蒜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十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柳林弹唱刘鼠平等4人、柳林道情刘建华等2人、柳林水船秧歌孙全昌共7人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月,三交鼓则秧歌、杨家将传说被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鼓则秧歌在汾阳举办的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大放异彩,引得山西新闻、山西日报、吕梁第一民生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省级非遗美食柳林碗团入选“东方甄选”山西行农产品实景直播名单,在线人数达到30万人次,销售25800单,销售额达80余万元。虎羊棋传承人刘国平代表山西队赴青海省海东市参加了“2023第二届全国民族智力运动公开赛”,在国王与大臣棋比赛中一举夺魁,获得奖金6000元;6月,编织传承人高翠翠携徒弟参加了“汾酒故乡,英雄吕梁”文旅推介会——北京站活动,为非遗项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树立了良好榜样。在军渡村黄河岸畔开展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本土文化能人艺人将柳林“盘子会”“碗团”“三弦书说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文艺节目,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10月,我县民间剪纸传承人高翠珍成功申报为省级传承人。柳林盘子、柳林碗团、马家醯醋麻糖醯瓜瓜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先后参加了在太原市举办的“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2023黄河非遗大展”,为推动柳林非遗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文化馆全年共举办非遗入校园活动10余次,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1.强化文旅顶层规划设计和产业项目储备。完成了《柳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积极准备上报评审;启动编制《柳林县沿黄旅游规划》,县政府已批复编制费用,进入财政局审核批拨资金环节,待经费下达后启动招投标工作;启动编制《柳林年文化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搜集整理素材,确保年内编制完成。大力推进柳林县大剧院、文化馆和图书馆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建大剧院自20229月开始施工,目前主体地建工程即将封顶,内部装修工程财审即将完成,进入招标阶段;新建文化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室内软件设施装修工程已完成可研、立项,正在完善设计;新建图书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招标。成功举办了2023年春文系列活动、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五届红枣文化节等大型文旅活动;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旅宣传活动;开展了深化全民阅读·讲好柳林故事诵读比赛活动和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青少年美术展、“护工楷模、代表风采”马金莲美术、剪纸、摄影作品展等展览活动。

2.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吕梁市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行动方案,柳林县涉及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打造(柳林镇于家沟村、薛村镇军渡村、孟门镇后冯家沟村、三交镇三交村、陈家湾镇高家垣村、王家沟乡南洼村、曹家塔村)。市里奖补600万元、县里奖补700万元下达到位。目前,部分项目进入设计财审、招标阶段,部分项目已实施:后冯家沟村停车场、民俗广场改造提升主体工程正在实施,黄河农耕博物馆申报了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民间剪纸专家冯平香剪纸展览馆待布置,婚礼秀场地已完成,创排情景剧黄河风情婚礼秀首演成功。军渡村打造民宿工程已启动,军渡古码头、黄河公祭台、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公厕提升改造等工程推进了30%高家垣村游客中心、农商文化展、实景剧《高员外招婿》、非遗展和村史馆、古村落摄影馆等项目完成50%,共享农业园、采摘园完成70%于家沟村特色农家乐和百果采摘园完成60%,其他项目均已开工。南洼村改造升级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完成20%,非遗民俗文创展览馆完成30%,古村落1—5号院道路修整项目已开工曹家塔村修复大院打造古民宿完成20%、曹举人大院完成院落修整,武举人文化布展正在收集整理中,创编旅游剧《半副銮驾》完成40%,修缮恢复豆腐坊工程完成30%

3.精心创作和打造文艺精品。县艺术研究院(文工团)先后创作排演了歌舞类节目《唱支山歌给党听》《领航》《我们的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在小康的路上》《不忘初心》《向往》《蓝图》。小品《致富果》《在灿烂的阳光下》《高效率的爱》以及音乐情景诗《追寻》、纪实情景朗诵《清河骄子》等优秀作品。2月,受省文旅厅邀请,县艺术研究院(文工团)的原创舞蹈节目《盛世华章》《凤点头》参加了2023年山西省优秀剧目展演“唱响黄河”民歌汇、中国民歌山西邀请赛颁奖演唱会的演出,获得了省文旅厅领导及全省同行的一致好评。

4.培育、推进示范创建。推荐吕梁市2023年第一批、第二批民间资本融资项目《军渡秦晋古渡温泉康养》。薛村镇军渡村、王家沟乡曹家塔村成功申报为山西省2023年度乡村旅游重点村。

5.文旅宣传推介。抖气河景区、三交黄河景区及旅行社组织开展了文明旅游、旅游推介、旅游咨询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利民惠民的“5.19中国旅游日〞旅游宣传活动。此外,吕梁大武机场、吕梁火车站、柳林南站投放了用于宣传柳林文旅资源的灯箱广告,还为途经柳林的游客免费发送过境短信达120万余条,以及2367名移动电话用户的免费彩铃等服务。

)坚守文旅安全生产底线,确保文旅市场规范有序

一是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三观三必须”原则,制定职责、任务清单,明确安全职责和任务到岗到人。根据人员分工制定文旅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文旅局安全委员会。各分管领导、各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压紧压实文旅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常态化进行文旅领域监管。为维护文旅行业安全,我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不定期开展文旅领域安全大检查行动。1月份,对文旅市场部分企业进行了春节期间专项行动检查。3月份,联合消防大队对娱乐场所进行了消防专项检查。5月份,开展了五一假期安全生产大检查。6月份,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燃气安全专项检查。8月份,联合消防大队对游乐园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对经营单位业户安全管理情况把脉问诊,帮助经营单位查找问题与不足,狠抓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541余人次,检查歌舞娱乐场所170家次、网吧218家次、旅行社49家次、文保单位120家次,共排查一般隐患60个,已按要求全部整改;立案4,行政处罚14006.4元;督促办证2家,接受群众举报案件0起;12345政务热线举报案件61起,已全部答复办理。

三是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在“5.12防灾减灾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文物保护法》《旅游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读物和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在“6.10非遗宣传日”,我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面向老年群体讲解涉文旅诈骗、权益保障、安全旅游、文明旅游等相关知识,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约200份。在616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我局向广大群众发放了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化市场安全知识、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资料共计5类约2000多份,并现场解答群众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各单位、企业悬挂安全生产标语、横幅,电子滚动屏播放文旅安全生产宣传片、宣传标语等,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扩大社会对文旅安全领域的关注度,助力文旅行业行稳致远。

二、存在的问题

2023年,我局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须在今后逐步解决。

(一)文旅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受机构编制因素制约,我县文化、旅游、文艺等文旅优秀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队伍普遍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专业知识技能欠缺、经营管理能力低。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和服务效能低。我县各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管理滞后、运作模式单一等问题。部分设施由老旧办公楼或弃用的校舍改造,安全难于保证,且日常使用率低。

(三)文旅资金投入保障不足。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充分,低级别文物得不到及时修缮保护,未定级文物未设置文物保护员,许多革命旧址因无人管护、年久失修、屋漏雨淋。灾情文物修缮经费等政策强制性经费未纳入财政保障体系。非遗传承保护经费及旅游投入较低,文旅产业发展受限。

(四)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够。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分散,资源整合难度大而旅游开发力度小,发展滞后,缺少项目支撑,新上马旅游项目几乎没有。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政策、资金保障措施欠缺,仅有的一家3A级旅游景区(抖气河景区)业态和服务功能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五)文物保护管理重视不够。县级层面缺少较稳定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策意见,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不足、贯彻落实力度不够。目前我县尚未落实设立两个文物业务股的任务要求,部分相关编制亦缺乏人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力度不够,认养单位或个人在签订协议后落实修缮工作不够积极。

(六)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薄弱。文化和旅游部门监管范围点多面广,新形势下仍在不断加入乡村旅游村、乡村旅游景区、艺术考级市场主体的监管等内容。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仍缺少6名各级工作人员。

三、2024年度工作计划

(一)深学细悟领袖思想不放松

制定2024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继续勤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完成集中学习、专题党课、研讨等学习环节,做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深入自查自纠,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二)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及免费对外开放工作。图书馆应及时更新馆藏、增设地方特色文献室、持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提升馆员服务水平与县乡级馆站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馆应增扩免费培训项目、优化辅导质量,完善全民艺术普及培训体系,让广大群众共享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应持续落实山西省“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动员组织29支乡村文艺小分队、42个乡村文化带头人和14个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文艺演出、培训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高质量完成免费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任务。

(三)有序推进重点文旅工程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大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大剧院年底有望完成主体工程,力求在2024年投入使用。

(四)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

1.加强文物资源管理。根据省、市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坚持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周密组织部署,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反映柳林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

2.加大文物资金投入力度。县文物、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强化责任,统筹利用本级财力、政府一般债券和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分轻重缓急对县域内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全面保护修缮;推动市县加大财政投入,按市保每年不低于1万元、县保每年不低于5000元、未定级文物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落实文物日常养护专项经费,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修变成大修。

3.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利用。对标省局部署要求,我局积极申报国保单位香严寺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利用,以更多元、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文物魅力。加强统筹规划,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推动建设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柳林县古街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与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4.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利用。加大对优秀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推进项目申报工作。在黄河旅游板块开发的大背景下,以三交、孟门等沿黄乡镇为重点整合非遗资源,有序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依托柳林剪纸、水船秧歌和盘子技艺传习所开展传习授徒工作,培养壮大传承人队伍。鼓励、引导民间剪纸、木版年画、柳林醯醋、木雕、银饰等非遗项目开拓市场,支持、引导同心晋剧团、星翊道情团开展剧目整理、编排、创新及戏曲惠民演出活动。

(五)大力推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沿黄旅游。依托生态风光、黄土风情、黄河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沿黄旅游,着力打造“于家沟廉政文化”“孟门大禹文化”品牌,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及“黄河人家”创建工作,重点建设军渡温泉康养旅游、天下黄河第一门——孟门(大禹文化、南山寺)、于成龙廉政文化旅游村、三交红色旅游小镇、龙门垣生态旅游(昌盛农场研学基地)等特色乡村旅游点。依托黄河旅游公路挖掘开发沿黄旅游景点,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

2.积极开展文艺创作。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依靠全县文艺工作者,打造文艺精品。编创大型历史题材话剧《贺昌》、小型情景表演剧《吕梁山护工——马金莲》、高标准筹备2024年柳林县春节联欢晚会。

(六)加强文旅行业监督管理

按照市文旅局、县安委办相关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文化、旅游和文物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开展文旅安全生产大检查,娱乐场所、旅游市场等各类专项整治以及消防安全、文物安全等专项行动,切实保障我县文旅事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