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委:

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以及“三资”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我镇民主建设,为确保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特制定“四议两公开”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

附:“四议两公开”制度(试行)

三交镇人民政府

2025528

四议两公开制度

一、制度概述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一制度旨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升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二、“四议”流程

1.党支部会提议

提议主体:村党支部委员会作为提议主体,需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和村内事务发展情况。

提议内容:涵盖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集体资产处置、重大项目安排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例如,计划修建村里的灌溉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村党支部需根据实际调研和村民反馈,形成初步提议方案。

提议方式: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委员充分讨论,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材料。

2.“两委”会商议

商议主体: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共同参与。

商议过程:在党支部提议的基础上,“两委”成员对提议事项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如可行性、资金来源、实施步骤等方面发表意见,就提议事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商议意见。比如,对于修建灌溉设施提议,“两委”会商议资金筹集方式,是申请上级扶持资金,还是发动村民集资,以及工程招标方式等具体细节。

商议结果:形成书面的“两委”商议意见,明确商议事项的基本情况、目标任务、实施计划等内容。

3.党员大会审议

审议主体:全体党员参加。

会前准备:在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村“两委”要将“两委”商议意见提前印发给党员,让党员有充分时间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审议过程:党员大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首先由村“两委”负责人对商议事项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商议事项进行审议。党员从党性原则、政策法规、群众利益等方面进行审议,提出修改意见。例如,党员可能会对灌溉设施的选址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以确保设施能覆盖更多农田。

审议结果:根据党员提出的意见,村“两委”对商议事项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党员大会进行表决,形成审议意见。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决议主体:根据事项重要程度和涉及范围,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应具有广泛代表性,涵盖不同村民小组、不同利益群体。

会议准备:会前,要将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提前告知村民代表或村民,让其了解相关情况。同时,准备好详细的事项说明材料。

决议过程:会议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对审议事项进行再次说明和解释,村民代表或村民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然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等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决议。例如,对于修建灌溉设施的资金筹集方案,村民代表可能会提出不同看法,经讨论后进行表决确定最终方案。

决议要求: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或村民参加,所作决议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三、“两公开”流程

1.决议公开

公开时间: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开。

公开内容:将决议事项的具体内容、实施计划、责任人等信息全面、准确地进行公开。如修建灌溉设施决议公开内容包括设施建设的具体地点、预计工期、施工单位选择方式、资金预算等。

公开方式: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广播、村民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开,确保村民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

2.实施结果公开

公开时间:在事项实施完成后,及时进行结果公开。对于一些周期较长的项目,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公开。

公开内容:公开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明细、项目效益等方面。如灌溉设施建成后,公开设施实际覆盖农田面积、灌溉效果、实际资金支出明细等。

公开方式:同样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广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可组织村民代表对实施结果进行实地查看和评估。